无论是书写还是阅读,对现在的我来说都显得略微奢侈。

《活着》又看了一次,心里又被感动了一次。这本薄薄的书我现在已经不得看了多少遍了,每一次看了之后都还是被余华的文字深深打动,那种打动不仅仅是皮肤上涌现出几粒疙瘩那样的简单,而是心底的一阵阵悸动,甚至是抽搐。这是一种很怪异的体验,不属于享受,但也不属于折磨,

对于福贵这个人物,应该不是主角,福贵只是一种视野,一个镜头。通过他的一生来牵扯出了那么多的人物与悲欢。福贵的一生从大富到大贫,终至平淡,而影响他的生命和情感线路的那么多的抉择和冲突的往往不是他自己选择活着决定,而是被环境和其他人物所左右着,他只是一个最终表现出来的样式。

这部书中最让我心里觉得温暖并且忧伤的人物是凤霞,这个角色让我每一次的阅读都带有巨大的伤感,她应该才是这部书中最为出彩的主角,她也是一直在伴随着福贵生命中最悲欢最冲突的所有日子,而从凤霞死了以后,余华的笔锋立转,对二喜和苦根的描述就显得迅速而简短。凤霞在余华的笔下充满了几乎所有的优秀特质,乐天,吃苦,美丽,热心,大度,善良,孝心,余华也不遗余力的把所有赞美和幸福都留给了凤霞。但是作品的本身决定了需要悲剧的特质,所以他让凤霞哑了,让凤霞最后难产死去,每次当我看到福贵从战争中回到自己的家园看到凤霞却发现凤霞已经是哑巴的那段,我总是心如刀割。

家珍的死去、有庆的死以及二喜及苦根的死并不让我觉得多么的悲伤,但是凤霞的死去让我觉得心里面仿佛有什么东西轰然塌下,仿佛一个最珍贵的东西离开了自己,续读下去的兴趣顿时荡然无存。